明光市苏巷镇:崇德向善新风美 诗词之乡展文明
涵养文明新风,激荡澎湃力量。近年来,苏巷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文明实践、文明培育、文明创建,绘就出一幅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2024年,苏巷镇获评省级文明村镇,安徽中华诗词之乡复核通过。
安徽中华诗词之乡奖牌
提质增效,以文明实践占领思想阵地
苏巷镇现有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8个,注册志愿者3344人,占常住人口16.7%,成立文明新风管家志愿服务队、“银针行动”志愿服务队等志愿服务队伍20余支,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普法教育、移风易俗等志愿服务活动500余场次,受益群众上万人次,打造凝聚民心的“精神家园”。
苏巷镇文明新风管家志愿者走村入户宣传移风易俗
为讲好文明故事,传播新时代“好声音”,苏巷镇组织镇村党员干部、先进典型、志愿者等宣讲力量,通过“举旗帜·送理论”“新风管家讲文明”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大道理变为小故事,普通话变成家乡话,把党的精神实质和方针政策搬到群众生产生活现场,让理论宣讲和思想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有温度,真正发挥“文明新风管家”“红扫帚”“银针行动”“星火行动”等苏巷镇特色志愿服务宣讲品牌作用。截至目前,开展各类主题宣讲活动100余场。
放眼苏巷大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各村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逐步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推动文明新风吹进百姓心田。
立德树人,以文明培育展现时代风尚
苏巷镇开展道德评议树新风主题活动
近年来,苏巷镇广泛挖掘身边好人好事,发挥榜样模范精神文明“风向标”作用,抓好典型选树,讲好典型故事。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扎实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系列推选活动,表彰先进典型120余人。组织先进典型成立志愿队,推动好人宣讲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等“七进”活动,开展道德宣讲和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40余场,营造人人学好人、人人做好事、人人争当好人的浓厚氛围。
此外,苏巷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依托,以志愿活动为载体,创新“信用+治理”工作模式,坚持以“信用+治理”积分制为抓手,以“信用”促“治理”,用“治理”涨“信用”,实现信用积分与社会治理相融合,形成村事变家事、家事兑积分、积分获收益的良性循环。
明光市苏巷镇吉庄村积分兑换点
“积分制”将人居环境整治等村庄治理任务分解到村民,实现人人参与。通过“积分制”管理,村民们从移风易俗的“旁观者”变身“参与者”,人居环境整治由“无人管、管不全”向“全域管、全面管”转变,家家户户争做文明乡风参与者、建设者,树立了全新的社会风尚。2024年以来,共建立积分兑换超市6个,开展积分兑换50余次,评选出“乡村治理示范户”70余户。
为民惠民,以文明创建构筑和美家园
“以人民为中心,让群众更满意”是苏巷镇文明创建的初心,镇政府先后出台《苏巷镇2024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方案》《苏巷镇2024年“三线六边”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等,成立文明创建工作专班,将集镇划分十大网格,明确网格长及责任人,分片包保,各负其责,做到精细管理。成立苏巷镇文明创建考核组,不定期对各网格片主次干道环境卫生、商户经营秩序等进行督查通报。
全镇累计新建、维修道路5000余米,修复窨井盖20余个,新安装路灯100余个,施划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120个,修复、粉刷广告墙面4000余平方米,更换各类公共设施20余个,用“绣花”功夫,夯实文明城市创建基础;发放“门前三包”告知书2000余份,共清理占道(店外)经营1500余次、小广告400余处,镇容镇貌焕然一新;加大对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卫生死角等保洁清扫力度,加强机械化洗扫和人工清扫保洁作业,累计新铺设草皮3000余平米,清理杂树5000余棵,清理大小渠道沟10000余米,全面提升农村环境面貌。
苏巷镇组织志愿者开展环境整治
近悦远来风物新,最是文明润人心。回望走过的足迹,苏巷镇精神文明建设的每一步都坚实有力;眺望未来的征途,坚信在苏巷大地上,文明之花会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刘继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