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市“四方联动”共筑未成年人健康“心”防线
近年来,明光市坚持把抓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完善工作机制、壮大专业队伍、强化过程干预、普及暖心服务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学校、家庭、政府、社会相结合的心理健康辅导模式,筑牢未成年人“心”防线。
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关“心”合力。强化组织领导。推动形成“党委政府主导、学校和专业机构搭台、文明实践志愿者唱戏”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模式;成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明光市中小学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等文件,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强化阵地建设。明光市共建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1个和校内心理咨询室(辅导室)68个。部分社区、公共文化场馆等地设有心理驿站。强化资源整合。吸纳“天易心理”“一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4家社会组织进驻心理驿站,持续开展“个性青春 快乐成长”青少年沟通能力建设、“七彩心情 缤纷童年”儿童情绪管理等活动。
加强人才培养,打造专“心”队伍。师资队伍规模化。实施“以专带兼”“城区带动乡镇”策略,整合中小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和志愿者,成立“阳光心理”志愿服务队,现队伍规模扩大至86人(其中国家级心理咨询师15人)。培训方式多样化。采取“走出去+引进来”方式,邀请王永(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安徽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叶建灵(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北京建瓴启华教育首席专家)等10余位心理健康辅导教育专家定期开展培训,2024年以来共开展“沙盘游戏疗法”“心理诊断技能”等线上、线下培训20余场。实践检验常态化。定期组织教师下沉至乡镇、社区开展“成长大课堂”三进活动、留守儿童暑期进站服务等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检验培训成果。
强化过程干预,构筑贴“心”防线。全覆盖建档。按照“一生一案”原则,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档案,将1254名留守儿童、2645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242名困境儿童等纳入重点关注对象。全方位筛查。每年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展不少于1次心理健康筛查,重点排查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冲动症状等心理情况。截至2025年4月,已完成对全市四年级以上的44032名学生的测评筛查。全过程帮扶。根据测评结果对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211+N”模式帮扶(辅导站安排有经验的咨询老师2名、学生所属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咨询老师1名、班主任1名,N即社区、部门、亲戚等社会支持系统),对确定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通过多方合力干预提升心理辅导的成功率,深入做好“心理复位”。
普及志愿服务,施展暖“心”帮扶。打造活动品牌,服务内容系统化。围绕“心”字,将个体认知和心理培育过程即感受、体验、倾听、共育、升华细化后,打造“走进心世界”系列活动品牌。具体分为:感受心世界——进站参观;体验心世界——“阳光成长 心育护航”减压、“梦想于心、立志于行”主题活动等;倾听心世界——“心语”网络和热线电话咨询;共育心世界——成长大课堂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升华心世界——中小学生心理情景剧和心理漫画比赛等。关注重要节点,成长辅导特色化。“阳光成长 心育护航”减压活动是在开学或考试前后,以团体辅导、心理讲座、心理剧表演等形式,帮助学生做好心理减压。聚焦长效帮扶,暖心服务精准化。2024年以来,明光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已开展“走进心世界”系列活动50余场,推动心理健康辅导走进全市68所学校,17个社区,接听心理热线148个、接待面询138人次,接待网络咨询129个,帮助青少年理顺心绪、理通心结,持续织密织牢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