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市桥头镇:深耕文明沃土 绽放新风之花
走在明光市桥头镇干净整洁的街道上,冬日暖阳,惠风和畅。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孝老爱亲”“助人为乐”……村民们用实际行动润物无声地浸润着这一片沃田,浇灌出崇德向善的文明之花。2024年,桥头镇紧盯人民群众文明生活需要,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常态长效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桥头镇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推进文明培育 “育”出文明新风尚
免费为老人维修电器,坚持走访照顾老人的“万能电工”朱德永,三代大支改写桥头镇移风易俗新景象的“新风大支”张勇家庭,用知识和汗水帮助村民增产增收的“暖心书记”卢兴涛……翻开厚重的桥头荣誉榜,一个个催人奋进、引人向善的先进典型激励着每一个桥头人。近年来,桥头镇广泛挖掘身边好人好事,推报“明光好人”、道德模范、移风易俗“五个10”等,表彰评选“好媳妇、好婆婆”42人,“文明家庭”21户,获评“明光好人”4人。引导群众争做文明新风尚的倡导者、传播者和践行者。
拓展文明实践 “探”出文明新路子
“量血压、测血糖,不用到处跑,医生上门来。”每当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上门,家住井王村的80岁独居老人王阿姨都特别高兴。“虽然儿女不在身边,但有镇里的这些孩子们照顾我,我挺安心的。”
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序开展,该镇充分利用农贸市场和2个老年助餐点等人流量多的地方搭建“流动文明实践点”,开展家电维修、义诊义剪、农技科普等便民服务活动120余场。暑期孩子无人看管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家长们,为此该镇全面梳理盘活阵地资源,采取“1+9+N”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模式开办“彩虹桥”暑托班2个、趣味课堂9个,招募志愿者近50名,带领孩子们在家门口学习书法、绘画、舞蹈、手工等课程,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称赞。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阵地就延伸到哪里,桥头镇积极培育“普法在心,援助在行”“汉‘聚’新风”文明实践项目,开展相关活动61场。打造“青年说”“青春暖夕阳”“聚宝盆”等10个项目,在政策宣讲、农技知识普及等领域开展特色活动200余场,不断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深化文明创建 “亮”出文明新风采
桥头镇始终把文明创建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持续夯基础补短板、增颜值提气质。2024年,桥头镇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集中开展文明创建活动240余次,“三线六边”集中整治行动160余次。全镇铺设村庄道路6.2公里,维修公厕21座,建设集中充电桩2处,镇农贸市场完成达标升级。更换破损垃圾桶400余对,下力气整治背街小巷环境,让群众出门见绿。新打造查渡塔山等人居环境示范点和蒲岗中心村,常态长效巩固团山丁、史家庄等16个已建成人居环境整治点成效。建设完善桥头镇日间照料中心、岗王村农家幸福院,现均已投入使用。打造13处“幸福共享驿站”,为群众提供饮水、充电、电脑打印等自助便民服务,让辖区居民有了“歇脚地、暖心角”……随着一项项暖人心的民生项目相继落地,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事落到实处,桥头镇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倡导移风易俗 “约”出文明新风尚
“老刘,你还去市里办婚宴干啥,我们村里不就有现成的办事地点--幸福大礼堂。它现在被评为明光市五星级文明实践阵地,里面条件不比市里饭店差,还省钱,走我带你去看看。”大支查永化在上门开展移风易俗宣讲时说道。
为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该镇择优选择14名大支成为移风易俗义务宣讲员,并参与移风易俗巡查工作,监督农村文化市场演出。聚力打造移风易俗示范点,通过提供场地承办红白喜事引导辖区群众做到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现已承办红白喜事48场,为群众减少支出50余万元。组织开展“反对浪费、崇尚节约”“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等规模性主题活动100余场。近悦远来风物新,最是文明润人心。桥头镇将始终坚持常态长效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让文明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特色更鲜明,奋力书写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桥头答卷”。(谢作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