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镇:靶向发力解民忧 多元化解促和谐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这宅基地的事儿困扰我们两家快半年了,现在终于解决了!”近日,明光市桥头镇蒲岗村村民李大爷紧紧握住镇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人员的手,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这是桥头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从隐患排查到深入调查再到精准化解,全力破解矛盾纠纷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桥头镇始终将矛盾纠纷化解作为基层治理的“先手棋”,通过“早排查、深调查、巧化解”三步走策略,把矛盾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筑牢乡村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织密排查网,让隐患“浮上来”
“矛盾就像田里的杂草,早发现才能早清除。”桥头镇政法委员杨登化常说。为及时掌握矛盾隐患,桥头镇构建了“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网格员包户”的三级排查体系,结合“百姓夜话”“田间地头恳谈会”“庭院议事廊”等形式,每周开展一次全域排查,重点关注宅基地、婚恋家庭、邻里关系、土地流转等易引发纠纷的领域。
今年7月,蒲岗村网格员在日常走访中发现,村民李某与张某因宅基地边界问题多次争吵,甚至差点动手。原来,两家宅基地相邻,张大叔近期翻建房屋时,李大爷认为其侵占了自家地,而张大叔则坚持“老地界没错”,双方各执一词,矛盾逐渐升级。网格员第一时间将情况录入“矛盾纠纷台账”,并上报镇综治中心,为后续化解争取了主动。
沉下身子查,让症结“显出来”
“不是简单听两句就下结论,得把来龙去脉摸清楚。”接到蒲岗村的上报后,镇综治中心立即联合镇司法所、自规所组成调解专班,直奔现场开展调查。
专班工作人员先是调取了村里的老宅基地档案,发现两份1998年的土地使用证上,边界描述存在模糊之处。随后,他们走访了村里的老党员、老邻居,有两位老人回忆:“当年分地时,两家地界确实以一棵老槐树为界,现在树没了,才起了争执。”为了精准确权,工作人员还使用专业测量仪器,结合档案数据反复比对,最终确定张大叔房屋地基确实超出原边界。
“调查不能怕麻烦,只有把事实摆出来,群众才会信服。”参与调解的司法所所长李丰说。在另一起涉及30余户的土地流转纠纷中,专班用了一周时间,逐户核对合同条款、种植收益明细,最终查清是流转企业因减产欠了租金,找准了矛盾的“根”。
精准施策解,让心结“解开了”
查清症结后,调解专班并没有简单“判对错”,而是从“和为贵”出发,分步骤化解矛盾。
针对李大爷与张大叔的纠纷,专班先分别与两人谈心,对张大叔,讲清测量结果和相关法规,说明超界可能面临的后果;对李大爷,耐心解释“并非故意侵占,更多是历史原因”,建议各让一步。随后,组织双方坐到一起,拿出测量数据、老邻居证言,现场画出边界线。最终,张大叔同意将超出部分拆除,李大爷也表示“不再计较剩下的”,双方握手言和,并在调解协议上签字。
据统计,今年以来,桥头镇共排查矛盾纠纷66起,化解64起,其中像宅基地、土地流转这样的“老大难”问题,化解周期平均缩短至7天,群众满意度达98%。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桥头镇政法委员杨登化表示,下一步,该镇将继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用真心换民心,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成为常态,为乡村振兴营造更和谐的环境。(程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