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市潘村镇:田间变课堂 童心识五谷
盛夏时节,万物葱茏。为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寓教于乐,明光市潘村镇曹塘村“莓好有你”志愿服务队精心策划,将“暑期快乐站”暑托班的课堂搬到了生机勃勃的田间地头。7月2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认识农作物”实践活动火热开展,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近距离接触当季作物,感受泥土芬芳,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乡土自然课。
金黄的玉米秆挺拔如列兵,翠绿的花生秧在泥土下孕育果实,连片的水稻随风摇曳,芝麻正节节拔高、吐露芬芳……在潘村镇曹塘村的一片农田旁,“莓好有你”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化身“田间讲师”,为暑托班的孩子们逐一讲解眼前这些充满生命力的“课本”。
“大家看,这就是我们常吃的玉米,它的‘胡须’是它的花丝,玉米粒整齐地排列在棒子上……”志愿者指着比孩子们还高的玉米植株,详细解说着它的生长特点和价值。孩子们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有的伸手轻轻触摸坚韧的叶片,有的踮起脚尖观察玉米棒子,充满了求知的渴望。
在花生田边,孩子们蹲下身来,仔细聆听志愿者讲解“落花生”名字的由来和它“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有趣特性。当得知一颗颗饱满的花生就藏在脚下的泥土里时,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水稻田旁,志愿者讲解了水稻从秧苗到稻谷的成长历程以及水的关键作用,让孩子们明白了“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芝麻地里,孩子们观察着芝麻独特的花朵和蒴果形态,了解了它作为油料作物的经济价值。
“原来芝麻是这样长的,一节一节的,好神奇!”“花生是长在土里的,我以前都不知道!”“农民伯伯种水稻真辛苦,我以后吃饭再也不浪费了!”……活动现场,孩子们兴致勃勃,充满童趣的惊叹和感悟此起彼伏。他们不再是书本前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置身于真实的自然环境中,通过亲眼观察、亲手触摸、亲耳聆听,真切地感知农作物的形态、习性和生长过程,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象的记忆。
组织这次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走出房间,亲近土地,认识农作物。这不仅是一次科普教育,更是一堂生动的劳动教育课和乡土情怀课。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体验中感悟,理解农业、尊重劳动、珍惜粮食,激发他们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
此次田间地头的农趣体验,是潘村镇曹塘村“莓好有你”志愿服务队深化“暑期快乐站”内涵、拓展教育形式的成功实践。它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让孩子们在广阔天地中自由探索,在泥土的芬芳里快乐学习。一颗颗关于农业、劳动和自然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播下。潘村镇曹塘村将持续探索更多有益于青少年成长的志愿服务模式,为孩子们的快乐假期保驾护航。(张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