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市桥头镇:“新风堂”里扬新风 谱写文明新乡风

时间:2023-11-15 16:07:32
来源: 桥头镇

  “过去,村里办红白事都流行大操大办,相互攀比。现在办一场丧事,只需要1万多元,比起往年,就是个零头,足足节省了四五万元。”逝者家属申正友感慨说。

  前些年,同样是在桥头镇,一场葬礼要花费好几万元,一些家庭互相攀比、铺张浪费,弄得人人苦不堪言。为纠正不良风气,有效减轻群众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桥头镇率先推进“新风堂”建设,对村上的幸福大礼堂进行了升级改造,内部重新装修,添置了20套实木桌椅和大型厨房灶具等配套设施,为举办活动、办“红白事”提供了阵地,通过抓住“党员带动”、“村民自治”和“示范引领”三个关键要害,让文明风尚落地生根。

  党员带动,筑牢移风易俗“压舱石” 

  “我承诺:宴席不超过15桌;非亲人员礼金收送均不超过200元,宴席餐标不超过500元一桌……”再过几天,汉塘村的赵辉即将在大礼堂为小孩举办升学宴。前不久,他向村里红白理事会成员申请办事,并在镇文化站报备了桌数规格等情况,并在一份《桥头镇党员(干部)移风易俗承诺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村民在‘新风堂’办‘红白事’,由村委会提供桌椅等配套设备,不收取任何费用。但是不能大操大办,最多不超过20桌,每桌费用不超过600元,礼金也有上限标准,杜绝铺张浪费。”汉塘村红白理事会会长刘成松说。

  常言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示范引领是移风易俗的关键。为此,桥头镇严格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婚丧喜庆事宜,做到事前报告、事后备案、违规问责,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300余份。带动广大群众转观念、破旧俗、立新风。

  村民自治,甘为移风易俗“铺路石”

  “以前村里办红白事,大家讲排场、摆阔气、相互攀比,‘份子钱’越来越重。自从成立红白理事会后,规范了办事流程,大家都按照制度要求操办红白事,不仅降低了人情负担,同时也遏制了攀比之风。”村民李旱基说道。

  为进一步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该镇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将移风易俗内容融入村规民约,并编纂“移风易俗八提倡”。成立红白理事会,由群众推举德高望重、热心服务、公平公正、崇尚节俭的人士组成。此外,还聘请14个“大支”成为移风易俗义务宣讲员,宣讲移风易俗知识。“我从事‘大支’这个行业已经有20多年了,穿上市里发的小马甲,戴上工作证。他们家里人劝不了的红白事,基本都由我来说。”大支张守刚表示。

微信图片_20231115154945.jpg

  示范引领,用好移风易俗“磨刀石”

  “今天,你积分了吗?”“看,我这个月的积分有200分,在全村排名第一诶!”自汉塘村信用超市成立以来,“积分”一直都是村民们争相谈论的热词。“婚事新办,宴席不超过15桌,非近亲属不随礼,加20分;积极主动遵守殡葬改革有关规定,加20分”。汉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专管员高廷珍介绍道。

  该镇指导辖区9个村设立“信用超市”,共开展积分兑换110次,兑换积分10375分,物品360件。同时,广泛开展信用户、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 、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20余次,评选“好媳妇、好婆婆”18人,获评明光市“文明家庭”9户、“明光好人”1人,新乡贤4人,星级文明户2户。以身边典型引领农村新风文明,引导群众从家庭做起,改陋习、树新风。(李莹 谢作嘉)

通知公告
文明聚焦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