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市2023年三季度“明光好人”名单公示
一、助人为乐类(4组4人)
1.宋守玉,男,1974年3月生,中共党员,明光市自来桥镇张山村村民,明光市宋氏鹅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助人为乐类好人。2013年,宋守玉牵头成立宋氏鹅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免费为经济困难的养殖户提供鹅苗,无偿向养殖户传授经验,推出的“养殖风险金制度”可以对因意外亏损的养殖户予以补贴,最大程度保障了养殖户的利益。宋氏鹅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养殖基地4个,养鹅规模超千只的养殖户达100余户,合作社还辐射到来安县、五河县、定远县等周边地区,带动上百名群众就业。
2.夏泽民,男,1990年4月生,明光市慈善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助人为乐类好人。2018年,夏泽民返乡创业并开始义务支教,迄今为止,免费支教学生近200人。除此之外,夏泽民还资助了120多名贫困大学生,总资助金额达36万元;帮助贫困户解决滞销农产品,累计购买滞销农产品总价达10万元;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为150余名留守儿童捐赠物资5万余元。
3.阚绪猛,男,1973年7月生,中共党员,退役军人,明光市人民武装部工作人员,助人为乐类好人。阚绪猛热心公益事业,坚持每月给希望工程捐款长达3年;积极献血并于1995年被评为泰安市无偿献血先进个人;2000年,他在客车上勇敢制服五名歹徒,事迹被《安徽日报》、《新安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除此之外,阚绪猛还坚持为孤寡老人送衣鞋米油,帮迷路幼童找到家人,为查档老兵提供路费、衣服和保温杯,捐赠物资达数万元。
4.朱黎,女,1989年5月生,中共党员,明光市明光街道市府社区工作人员,助人为乐类好人。朱黎牵头发起“老墙根”志愿服务项目,组建“灰喜鹊”文明创建志愿服务队,招募志愿者近200人,定期组织志愿者围绕居民议事、文明创建、科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党史等主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共计540余场,覆盖群众30000余人。在朱黎的助力下,明光市市府社区获评滁州市2022年“月评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十佳社区,“老墙根”志愿服务项目获评滁州市2022年“月评十佳”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等荣誉称号。
二、见义勇为类(3组3人)
1.陶继光,男,1967年1月生,明光市潘村镇柳塘村村民,见义勇为类好人。2023年6月19日上午9时许,陶继光在回家的途中发现一户村民家中冒出滚滚黑烟,得知屋内还有一位瘫痪在床的老人,陶继光当机立断,翻墙进屋,将瘫痪老人拖拽出着火房屋,随后与赶来的消防员一同加入灭火队伍。事后,陶继光还自掏腰包,为老人添置损坏物品。陶继光见义勇为的壮举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沈庆武,男,1964年12月生,明光市自来桥镇乌山村村民,见义勇为类好人。2023年6月25日上午8点左右,滁州市苏州公园锁月桥边,一名情绪激动的女子跳入湖里,在附近巡逻的保安沈庆武循声赶来,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奋力托举起落水女子,在同事和岸边市民的帮助下,沈庆武成功将女子救上岸,随后悄然离开现场。
3.何绵江,男,1968年10月生,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大校,见义勇为类好人。2023年10月7日晚7点左右,休假在家的何绵江听到楼下传来呼救声,立即同妻子火速下楼,冲进了浓烟滚滚的301室,找到了起火厨房。在确认电闸关闭后,何绵江迅速拧紧煤气阀门,挪开周围易燃物,同妻子接力浇水10多分钟,才扑灭了着火的电水壶。事后,匆匆赶回来的301房主对何绵江夫妻再三表达了感激之情。
三、诚实守信类(1组1人)
郭泽方,男,1957年9月生,明光市明光街道吕郢社区居民,诚实守信类好人。作为明光木杆秤的第五代传人,郭泽方40多年来坚持手工制秤。对待木杆秤制作,他严谨细致、毫厘必究;面对利益诱惑,他秉持“只做标准秤,不做黑心秤”的准则,丝毫不为所动;为了传承技艺,他积极开展明光木杆秤手工技艺传习,7年间受益群众达9万余人次。2016年,明光木杆秤入选第四批滁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郭泽方被授予滁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四、敬业奉献类(2组2人)
1.奚亮亮,男,1993年8月生,中共党员,滁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双拥路消防救援站执勤站长助理,敬业奉献类好人。自2010年参加工作以来,奚亮亮共参加抢险救援800余次,完成火灾扑救2000余次,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奚亮亮先后获评2015年“安徽省优秀人民警察”、2016年安徽省实战化比武执勤中队长助理岗位“兵王”、2019年“滁州市蓝焰卫士”、2022年“首届滁州五四青年”等荣誉称号。
2.李秀彬,男,1975年11月生,明光市涧溪镇鲁山村卫生院村医,敬业奉献类好人。扎根乡村的30年间,李秀彬的足迹遍布鲁山村的每家每户,他为1500余位村民建立病人档案,帮助809位村民签约家庭医生,每年为村民节约体检费共计24万元;每年为147位生活困难村民免费做体检;针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村民,每年随访6次左右。李秀彬30年如一日坚守在村医岗位上,不计得失,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