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市文化惠民助力“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时间:2020-09-22 00:00:00
来源: 明光文明网

       文化惠民的主旨是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产品和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而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养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既是每个家庭的“千秋大事”,更是国家民族发展的“百年大计”,作为公共文化服务部门,明光市文旅局积极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同文化惠民工程相结合,用优质的公共文化资源帮助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扣“牢”传统文化的扣子,塑造文化中心的聚合功能。市文化中心以“四馆”为主体,即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美术馆,总建筑面积9996平方米,配备有小剧场1个、有各类功能室(厅)32个,内有各类藏书18万册、馆藏文物200余件(套)和地方优秀书画作品41件,每年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达60场次以上,年接待群众达40万余人次,其中市文化馆和图书馆已被评为一级公共文化场馆,各场馆在发掘、整理和保护优秀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方面具有极强的聚合效应,是我市未成年人群体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华传统美德熏陶的高品质平台。

       新学年伊始,市文化中心已接待了2000余人次的中小学生前来参观,在参观体验中,最受同学们关注和喜爱的是博物馆内的各类文物、文化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美术馆的水墨丹青以及图书馆完备的古籍文献等传统文化资源。

       扣“紧”爱国主义的扣子,发挥文教德育的协同效应。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正确的引导和精心的栽培。明光市文旅局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要求融入到文化惠民工程中,让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在文化惠民工程中落地落实,促进我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高质量发展,局属各部门、各场馆有意识地将各自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相互协调、补充和强化,发挥文教德育的协同效应,努力培养时代新人。

       打铁还需自身硬,今年以来,全局党员干部先后重点学习了明光籍“安徽好人”王翠华和为抗疫牺牲的王晓东同志先进事迹,近期又系统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和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学习研讨,全局党员干部明确了在我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中“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短板是什么”等问题,明确了文化惠民工程同样也要以立德树人为重要任务。

       今年以来,市文化中心共组织未成年人爱国主义主题教育33场次,设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展板、展架21个,征集未成年人爱国主义题材征文、美术和朗读作品300余部,举办爱国主义展览22次,惠及我市少年儿童8600人。

       扣“好”知行合一的扣子,形成文化品牌的辐射效应。文化惠民工程市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重要抓手,乡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可以从侧面衡量一个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明光市文化中心汇集了区域内优质的文化资源,如何把这些资源送到乡村未成年人手中,明光市文旅局长期以来,坚持打造文化服务品牌,形成辐射带动效应,通过文化中心场馆下沉基层,示范开展文化品牌活动,帮助基层文化部门全面铺开实施的工作方法,让城乡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在品牌文化活动中,共享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惠,共同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共同参与文化实践活动。

       今年以来,市文化中心各场馆积极协调基层文化部门,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开展各类未成年人文化培训和实践活动。市图书馆将“灵迹大讲堂”国学讲座和“小小手”中华传统亲子艺术沙龙两大品牌活动结合起来,在为少年儿童讲述国学、中药、人文历史知识的同时,组织孩子们认识中药材、学做线装书、学做小灯笼等文化实践活动,加深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市文化馆、美术馆面向未成年人征集“抗疫”“环境保护”“脱贫攻坚”“扫黄打非”等题材美术作品,先后征集到300余份,举办未成年人美术作品展2次;各场馆还积极组织阅读推广,历史文物、非遗项目进基层、进校园等活动,让孩子们在了解明光悠久的历史文脉和浓厚的革命文化传统之后,组织征文、朗读比赛等实践活动,鼓励、引导我市未成年人多学历史文化知识,增强思想道德建设,夯实传统文化根基。(作者:魏东君)



通知公告
文明聚焦
专题策划